1MWC最大特点是硬件突破
最鲜明突出的特点,还是旗舰机们所带来的“硬件”突破。三星两款S6的确带来了很多的“硬货”:显示屏是2K级的,分辨率2560×1440 ,超过了普通1920×1080的全高清显示标准;显示精度甚至达到了557ppi,远超人眼所能分辨的300多ppi;而HTC的M9带来的是2000万像素摄像头,力压群雄的感觉。
一直以来,手机市场所形成最常见的思维定势就是“拼硬件”。从最早的CPU开始拼,单核到双核,到四核,再到八核;核拼完了,就开始拼其它各种指标,显示屏是最典型的,从1280×960标清标准一直拼到今天的2560×1440,下一步是不是要把电视机流行的4K分辨率移植过来继续拼呢;而ppi也是,从300多一直拼到如今的550多,人眼都已经无法分辨、无所谓了,还是这样拼;至于下一步,已经在开始讨论蓝宝石屏了 ……
不难理解,有了硬件的独到,才能有更专业的卖点。很多不理智的消费者,在购机的时候往往就是看这些指标的。如果到广州陵园西的手机市场转转,那些“收机佬儿”基本上只会挑最高的配置,纯粹以“硬”取机:“人家八核都来,你这四核的,价钱肯定卖不高。”这就是最典型的标志。
2软硬结合更为重要
但恰恰这两年,手机的硬件真的是走到的一个新的门槛,硬件仿佛到顶了。去年小米发布“米4”的时候,大改以往的硬件“跑分”风格, 而是谈外观、谈设计,美其名曰“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”;等到苹果发布iPhone 6,也不难发现,在硬件配置上也并无太革命性的突破。究其原因,就是经过前几年硬件大干快上式的发展,指标仿佛真的碰到“天花板”了。
手机是由各种硬件组成的,肯定不能完全抛弃“硬件论”,但是硬件所带来的效应的确不太如从前那般震撼力。而且,不要忘了,手机绝对不是简单的各种极致硬件配置的堆砌,手机应当是个各种组合自如运转、统一协同作用的有机体。硬件与硬件指尖的耦合更为重要,别看一些小小的动作,背后软硬配合的效果更能给体验加分。
这里不得不说说苹果。任性的苹果我行我素,有很多近乎苛刻的要求,但从产品效果看,也许正是各种苛刻的指标,苹果产品的软硬件配 合的确是手机用户整体评价最高的。以司空见惯的拖拽、滑动为例,在2007年第一代苹果出现之后,这个设计给智能机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; 很多机型都在学,但是在拖动效果方面,当时的摩托罗拉、索尼爱立信等机型都很难做好,手里拿的是一台很漂亮、配置不错的手机,但是打开之后拖动一下就摇头了。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之前的旧机型,的确跟现在不可同日而语。
而且,硬件之间还有个“妥协”的过程,不是几个最好的硬件加起来就能够形成效益的,很多指标最后都是各种方案妥协的结果。S6美中不足的是,电池容量只有2600毫安,这或许是为了厚度考虑,但身背那么多顶级的配置,2600毫安怎么够?飞象网CEO项立刚就公开评论认为,这是S6的“硬伤”,“电池会毁了S6”。
至于内部的系统及软件操作,恐怕只有用户体验之后才觉得好不好了。别忘了,三星Galaxy系列历代产品,在软件方面都有很多被诟病之处。Galaxy Note II曾经创造了销量新高,但拍照不能关闭“咔嚓”声让很多用户头疼不已,此外在菜单界面上,有的操作如设置来电转移,很难找;包括HTC的One系列在内,软件优化方面用起来也有不太顺畅的地方。从个人体验来说,反倒是一些国产品牌更注重软件优化,滑屏、 拖动、反应速度等体验都很流畅。
当然,软件优化是个尽善尽美的过程,有了良好硬件作为基础,软件优化更应当完美才对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,“两手都要抓,两手都要‘硬’”,才能带来良好的体验,也才能铸就经典。
(文/羊城晚报 黄启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