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Y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,CPU从不到1G主频提升到3G主频,从单核心提升到四核心;显卡的提升更明显,16M的TNT2到512M的8800GT晶体管数量不知道番了多少番。但在众多DIY配件中唯有一个配件是不增反减的,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机箱。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到机箱实际上是在倒退呢?在“内行”(商家间)人眼里,最直观的自然就是产品重量了,那么好,我们就以此为突破口,先来看看机箱二十年来有何变化吧。
机箱越来越薄之内因
机箱从多年前的“厚实笨重”演变到现在的“薄如蝉翼”因素有很多,既有消费者自身的原因,也有媒体的过分渲染CPU等配件重要性等多方面原因。
机箱越来越薄之外因
对于DIY装机商来说,他们需要廉价的机箱,否则他们不能从中赚取足够的利润。毕竟CPU、板卡等产品的价格都已被曝光过多,留给商家的利润已经非常少。
暴利分析:
机箱越来越薄是多年来市场发展的必然,消费者不断要求更低的价格,DIY装机商要保住最后的利润,厂家要保证其销路。可以说消费者、装机商和厂家都在其中“各取所需”。但最后因为薄机箱受到伤害的又是谁呢?
在中国这个社会,任何普通消费者如果购买某种他不熟悉的东西,就有可能被狠狠宰一刀。这句话可能有点偏激,但确实真实的写照。90年代末,懂电脑的人不多,卖电脑的人也不多,一台电脑往往有1000-2000元甚至更高的利润,利润率高得可以和80年代摆地摊媲美。
我们如何收集数据
限于数据采集的时间与难度,我们不可能将在售的产品一一列出,因此我们选择了三十款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进行调查。
什么是同行价、出厂价
实际上难点在同行价上,所谓同行价就是商家与商家间交易的价格,根据商家间关系的紧密度,同行价还有核心价、代理价之分。
主流机箱有多少装机利润
简单的从价格看,普通机箱利润一般在200以下,大多数在百元左右。加上板卡处理器等产品,一台主机赚个两三百应该难度不大。
写在最后
笔者拿到价格的时候,眼前已没了JS和非JS之分。大多数商家经营上已出现了困难,为了争夺一个顾客各自在价格上五块十块的杀价。
写到此处,笔者心里感到的是一阵可悲且叹。此文一出,不知会有多少人丢掉饭碗,但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。我们能作的只能是暂时的增加市场透明度而已,仅此而已,而这不得不说是市场不健全给人的一种无奈。
·推荐配置 2500元 3000元 4000元 5000元 6000元 7000元
·报价 CPU 内存 硬盘 主板 显卡 显示器 音频 光存储 其它
·最新产品 黑虎鲸 BS-3000 网宽BTX-400KD 多彩网易
金刚A KK550A I8 Power 570
发烧DIY玩家的一天
专题策划:DIY大项目策划组 设计美工:设计部电脑组 制作:制作部